很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在資訊科技發展迅速的二十一世紀,我們應聚焦指導孩子認識資訊科技相關技巧,然而在筆者看來事實並非如此。正因為資訊科技發展推動了資訊的大量流通,我們更應投放充裕時間,培養孩子們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懂得閱讀,繼而從閱讀中學會篩選、消化、重組及應用所獲取的資訊,解決學習或生活上林林總總的考驗,應付科技時代下瞬息萬變的世界,這才是大道。中國在2017年正式成立《公共文化保障法》,並展開《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的公眾諮詢,未必無因。
閱讀三大條件
要培養兒童良好閱讀習慣,首要是引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不要以為把所有「十本好讀」、「兒童好書推介」、或其他得獎圖書通通收納家中,孩子便必定會喜歡閱讀。我們要明白啟發孩子懂得閱讀的其中三大條件:
- 識字
- 明白書中所提及的生活經驗
- 了解內容的文化背景
若閱讀時沒有成人從旁講解,每每讓孩子胡亂猜想,閱讀自然難有樂趣可言。親子共讀有不同妙法,基本策略是「先攻心,後教腦」。打動子女的「心」,是建立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想要使孩子親近你,牢牢記緊你的說話,可試用以下的親子共讀三步曲:
先攻心,後教腦
第一步:閱讀前準備子女的心情,與書中主角共同經歷奇妙之旅
說故事前不妨花點小心思,例如:調節室內環境的光線,轉換一下氣氛;準備講故事的道具,如毛公仔、紙偶等,甚至先用原子筆在指頭畫公仔,效果也挺不錯;講故事前,問問子女從封面圖畫中見到甚麼, 準備他們投入故事內容的心情;介紹一下書籍、作者名稱及出版社、讓子女對所閱讀圖書的基本資料略知一二……久而久之,便可增加孩子對圖書世界的認識,輔助他們明白自己的閱讀興趣所在。
第二步:在閱讀過程中,善用動作、表情、聲線及停頓等技巧演繹故事
要講故事動聽和具吸引力,使子女易於記憶書中內容,便要注意大大小小的動作、七情上面的表情及抑揚頓挫的聲線運用;說到故事重點或學習點時,不妨停一停,指一指有關圖片或字詞,平靜地歇一口氣才繼續說下去,這些適當的停頓能為孩子提供思考空間;善用提問,强化故事與日常生活的關係,能有效激發兒童的投入感;父母在適當的情節加入個人體驗,有助孩子對事理加深理解;在說故事期間,亦可適當加入活動環節,如子女答對問題,便「Give Me Five」,讀到某一個字詞,便一起拍手,以增加閱讀的趣味性,這些方法對幼小的子女尤其有效。
第三步:閱讀後進行不同的延伸學習活動
跟孩子講故事後,父母透過各類適切的活動來鞏固學習,如唱遊、猜謎語等,以加深他們對書中所獲取資訊的認識。
父母在子女初小前若多抽時間,如每日半小時,即使忙極了也每星期至少進行兩三次的共讀活動,那直到有一天,子女跟你說:「我懂得自己看圖書,你不用跟我講故事了。」恭喜你!親子共讀已有美好回報,便是時候放手,帶孩子認識好書的社會資源。除了學校圖書館外,香港公共圖書館、書局及互聯網上有數之不盡的圖書資源,讓父母可以建立一個優越的家庭閱讀環境。加上父母以身作則、對閱讀也表達興趣,作子女的好榜樣,在日積月累的薰陶下,子女不難成大器!
參考文獻:
Barrs, M.(1999). Chapter 1: Texts and subtexts. In Barrs, M. & Pigeon,S. (Eds). Boys and Reading. London: Centre for language in primary Education.
Krashen, S. (2004). The 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 (2nd ed.). Westport, Conn. : Portsmouth, NH: Libraries Unlimited ; Heinemann.
香港持區政府(2017): 「國際研究顯示香港學生閱讀能力優異 」,《新聞公報》 ,2017年12月6日 ,取自: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12/06/P2017120500876.htm
李苑(2017): 「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全民閱讀成就述評 」,《中國網文化中國》 ,2017年09月25日 ,取自: http://cul.china.com.cn/2017-09/25/content_40027619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