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nodes-solid.svg

教子女承擔 由父母的承擔說起【價值觀教育系列】

「唔關我事,是我爸爸媽媽忘了……」
「工人姐姐沒有提我……」

大家有沒有從孩子的口中,聽過以上的話語?現今的小朋友經常要學習新的事物,但有些時候卻忘了檢視自己的行為和操守,有時甚至會諸多藉口,既沒有做好自己的本份,更不願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小朋友長大後,真的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嗎?因此教小朋友學懂承擔,是每位家長的重要課題。雖說是「教」,但價值觀教學往往不能依賴「教授」模式,家長宜先檢視自己的行為,突顯他們的「承擔」,最後再陪同子女一起學習和成長。

承擔的精神 是由內到外

對許多人而言,「承擔」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字眼,但大家真的懂得「承擔」的精神嗎?要做到承擔,需要滿足於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先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馬虎了事;第二層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後,當仁不讓、推己及人,主動扛起社會責任,成為盡責的世界公民;最後,承擔亦強調了一份勇氣,一份勇於面對過失,敢於承認和糾錯的擔當精神。

因此大家也發現了,「承擔」一詞,說起來容易,但要真的學懂「承擔」,卻絕非一件易事。那家長該如何培育子女,學懂「承擔」的精神?

由父母的承擔說起

要教子女學懂「承擔」,家長先要自問︰「自己有承擔的精神嗎?」當我們讓子女學會話、學鋼琴時,是只負責繳費,還是關心子女的進度,陪伴子女一起學習?當子女為表演而日夜練琴時,父母是在一旁看電視,還是在一旁瀏覽網站?

教育承擔的第一步,是父母先擔當起教育和陪伴的責任。

就家長教育容易出現的盲點,深井天主教小學的周詠詩校長向教城分享了不少心得,她認為家長的承擔並不是只進行事務性的工作,不是簽了手冊、回條便盡了家長的本分,而是要親力親為,陪伴子女去經歷和成長。「只有當父母表現出他們的承擔時,孩子才能真切地了解到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本分,這時再引導孩子思考,怎樣才能成為有承擔的人。」

周校長也舉了一個更常見的例子,便是收拾書包︰有時學生忘了收拾書包是自己的本分,欠交功課時往往會對教師說︰「爸爸媽媽忘了提醒我。」將自己的責任推諉到父母身上。這時父母可以用鼓勵的語句,讓孩子學懂承擔︰「你看!爸爸媽媽也承擔了自己的責任,我相信你更明白自己需要甚麼!」、「你一定能做得較爸爸媽媽更好,不是嗎?」

即使孩子有遺漏,最終真的被責罰了,這也是一個正常不過的學習歷程。這時家長可以陪伴子女面對,教子女承擔錯誤並勇於改過,這樣的歷程正正是要學會承擔必須經歷的。

推己及人

我們常說道德的典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指出了一些正向價值是需要由內向外擴展的,這樣才能令社會變得更和諧美好。因此承擔亦需由內而外,推及到社會層面。

這樣說起來看似空泛遙遠,但其實第一點步很簡單,那就是由做家務開始。家長可以讓學生先照顧好自己,做好學生和子女的本分,之後再問子女︰「可以幫家人做甚麼嗎?」嘗試讓孩子照顧自己之餘,主動協助家務,同時學懂珍惜和愛護家具。

在學校,家長可建議孩子照顧自己後,嘗試幫助身邊有需要的同學,在老師需要幫忙時主動伸出援手。這樣,孩子的擔當精神便能一步步向外擴展,讓家庭、學校、社會都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為何要教育孩子承擔?因為子女懂得承擔,便意味懂得照顧自己;而勇於糾錯的精神亦能讓他們更有能力去適應未來,協助他們面對不斷變遷的社會環境。希望家長能由自身做起,一同和子女建立承擔的精神,共同適應和締造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