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nodes-solid.svg

當ASD/ADHD遇上青春期:爸媽有「計」(上)

當ASD/ADHD 遇上青春期:爸媽有「計」(上)
Cute Family Picture · Free Stock Photo (pexels.com)

如何管教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是一門不簡單的學問。研究指出:養育具有ADHD/ASD的孩子,父母往往承受更加大的壓力(Wiener et. al., 2016)。他們需要花無盡的心力與時間,協助孩子適應生活的種種挑戰,同時要面對他人的不諒解,而且獲得的支援也非常有限。

面對重重壓力以及孩子情緒、行為的困難,部分父母可能不自覺踏上了「虎爸虎媽」的路,過份嚴厲管教孩子,結果卻適得其反(Derguy. et. al., 2016, Hutchison, Fedewr & Windlser, 2016)。當ADHD /ASD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父母應該如何應對?本文會先探討有關特質如何影響孩子、親子關係以及父母管教壓力,下回會再淺談應對的原則。

 

一.ASD/ADHD 的挑戰:執行功能缺損

ASD/ADHD 引起情緒及行為困難,背後機制皆與大腦的執行功能缺損有緊密關係。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是高端的認知能力,包括組織、保持或轉換専注、自我控制(抑制衝動, inhitbitory response)、自我監察和情緒控制等能力。 由此可見,執行功能缺損會削弱一個人的情緒社交適應能力。其中,孩子的心智解讀能力(Theory of mind,洞悉其他人「眉頭眼額」的社交意識)亦受影響 (Buhler et. al., 2011)。

相信很多父母皆有深刻體驗,情緒控制、表達及處理方法對具有ASD/ADHD孩子來說非常具挑戰性,有關能力更影響著親子間的相處。換句話說,孩子脾氣急躁、情緒大起大落、衝動或容易有過大的反應,並不代表孩子和父母對着幹、刻意找麻煩,而是具有ASD/ADHD孩子「正常」生理特徵的表現。因此,父母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明白他們的特別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當ASD/ADHD 遇上青春期:爸媽有「計」(上)


(Photo by Zen Chung from Pexels)

 

二.青春期與ADHD/ASD


(Photo by Monstera from Pexels)

 

與典型發展中的孩子相比,具有ASD/ADHD的青少年需要面對更巨大的壓力,有更嚴重的精神健康困擾(Antshel et. al., 2016)。青春期本來已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陌生階段,其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更自主的學習模式、父母師長要求的提升、對自我身份的探索、精神健康的風險等(Benner, 2011),這一切挑戰對具有ASD/ADHD的孩子來說可以算「危機四伏」。與日俱增的精神壓力和適應能力不足,意味着孩子們在此階段特別容易覺得束手無策,倍感無助。

這解釋了為何一些研究發現具有ASD/ADHD的青少年更加容易出現較複雜的精神健康困擾。(Miller er. al., 2008, Hechtman and Wess, 1986, Barkley, Fischer and Fletcher, 2006, Brook et. al., 2013)更令人擔心的是,具有ASD/ADHD的年輕人更容易成為校園欺凌中的受害者(Brroks, et. al., 2013)。

 

三.執行能力缺損和父母管教模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的執行功能在某程度上與父母的壓力反應有關(Winsler et. al., 2007)。同時,孩子執行功能缺損引起的紊亂情緒、急燥脾氣、挑戰性行為(Challenging Behavior),會加重父母的精神壓力。研究發現這些精神壓力會潛移默化地改變父母管教孩子的模式,他們或會走向兩個極端:「權威型管教模式」(Authoritarian Parenting Style;猶如軍訓一般,對孩子有極高的控制及要求,經常喝斥、嚴厲對待孩子、忽略其情感需求,期望孩子絕對服從)及「放縱型管教模式」(Permissive Parenting Style;傾向溺愛、但完全缺乏控制、要求及期望的管教方式)。

不幸的是,這兩種相對極端的管教手法都會進一步削弱孩子的執行功能、自我抑制能力和情緒社交技巧。形成了一個兩敗俱傷的惡性循環。(Derguy et. Al., 2016, Hutchison, Fedewr and Winsler, 2016) 在生活中,這些管教模式也比較常見於管教具有ASD/ADHD的孩子父母。

 

四.具有ASD/ADHD的年輕人適應能力 與 父母管教模式


(Photo by Ketut Subiyanto from Pexels)

 

事實上,良好的親子關係某程度上有助孩子於成年期建立成熟、令人滿意的社交關係。研究指出,緊密的親子關係、安全的情感依附模式(Secure Attachment)和關懷的溝通模式,可以舒緩具有ASD/ADHD的孩子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Shochet, et. al., 2016)。心理學研究指出,在孩子的發展階段中,與家庭的緊密關係是孩子學習如何平復情緒、對應外在環境挑戰的核心元素(Cummings and Warmuth, 2019)。同時,家庭中的正面相處經驗亦能影響孩子對人際關係的整體想法、個人社交技巧及自我評價(Scott et. al., 2011)。這一切會慢慢累積、影響到孩子成年期能否建立成熟而有安全感的人際關係。

更加重要的是,家庭提供了一個環境讓孩子不斷嘗試及練習不同的重要社交技巧:理解、表達、回應自己及他人的情緒、處理衝突以及培養同理心等等。父母的陪伴對青少年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值得留意的是,陪伴是指雙方能夠安穩、舒適,暫時拋開繁重課業的優質相處時間,而非「直升機父母」一般的過度控制及照顧的管教措施。

 

下一回,我們會深入淺出地探討父母可以採取什麼的原則去協助具有ASD/ADHD的孩子面對青春期的挑戰。

 

院校網頁及課程資訊

 

WhatsApp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