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什么是肢体伤残?我们平日最常见的肢体伤残人士是需要乘坐轮椅的。其实,肢体伤残有很多不同类型,齐来认识一下肢体伤残的特殊需要。
根据前卫生福利局康复组出版的《香港康复计划方案(一九九八/九九至二零零二/零三年度)》「肢体伤残」人士的定义为:
「任何人士如因骨骼、肌骨骼或神经器官残障,并主要损及运动机能,以致某方面或多方面的日常活动受到妨碍或限制,皆可视为肢体伤残人士。 」
在此,肢体伤残泛指因发展迟缓、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外伤或其他先天性骨骼肌肉系统发病所造成的肢体障碍。
「肢体伤残」的类别
「肢体伤残」大致可分为肢体残缺 / 骨骼异常和脑部问题 / 神经肌肉系统毛病两大类。
1. 肢体残缺 / 骨骼异常
因种类繁多,只能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
a. 先天性畸形 Congenital Deformities
有些先天性畸形会造成残障,例如手足骨骼缺陷。
b. 儿童慢性关节炎 Juvenile Chronic Arthritis
教师在为患关节炎的学生安排活动时,要按学生的病情,作适度的调整。
c. 软骨发育不全症 Achondroplasia
此病症是一种显性基因遗传病。孩子会身材矮小,但骨骼强度正常,大多心智也正常。
d. 骨发生不全症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小孩个子非常矮小,长骨骨干细长,骨质脆弱,随时有骨折的可能性。
2. 脑部问题 / 神经肌肉系统毛病
病例繁多,只列举一些学校内常见的个案。
a. 脑麻痺症 Cerebral Palsy
婴儿或小孩在早年发育期间因脑病变而产生的病症。脑麻痺症大大影响孩童的体能发展,以致动作协调有困难。有不少的病者更有智力、情绪、语言等障碍。
按身体受影响的部位、脑部损伤的程度,病症大致可分为以下各类:
(1) 痉挛性双瘫 Spastic Diplegia
痉挛性软弱主要影响下肢,上肢也会有轻微的影响。
(2) 痉挛性偏瘫 Spastic Hemiplegia
身体一侧痉挛瘫痪,影响半身的上下肢。这类儿童多偏用可以正常活动的手脚。
(3) 四肢痉挛型 Spastic Quadriplegia
痉挛性软弱影响患者的头部、身躯及上下肢等部分。除了行动困难外,手部功能以及进食、说话的能力也受影响。这类孩子较适宜入读特殊学校,以获得较充分的照顾。
(4) 徐动型 Athetoid
脸和手指的动作不能随意控制,常作不自主的扭曲动作。有些儿童出现口肌控制失调,导致口齿不清。情绪紧张时,徐动的情况就更为明显。
(5) 共济失调型 Ataxia
肌肉常软弱无力、走路不稳、手眼时有不协调的现象。
b. 神经管闭合不全 Spinal Dysraphism
因脊椎骨无法整合而产生的先天缺陷,可导致肢体麻痺及大小便失禁。
c. 脊椎炎 Myelitis
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或因本身的免疫反应所致。征状是肢体瘫痪、肌张力低、大小便失禁。
d. 脊髓肌肉萎缩症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因脊髓前角细胞退化引致肌肉萎缩及无力,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e. 周边神经病变 (Peripheral Neuropathy)
病患者因周边神经系统异常、引致肌肉无力和萎缩、感觉失调或自主神经功能失常等症状。
f.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这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合处的疾病,病因尚未完全了解,可能是身体免疫反应所致。主要征状是容易疲倦,肢体无力,眼部肌肉最易疲累,眼球活动有时受制;严重者,吞咽、呼吸都受影响。
g. 肌源性肌肉萎缩症 (杜兴氏或贝克尔氏)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or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这种肌肉疾病是遗传性肌肉萎缩症中最常见的。患杜兴氏症的孩童多在一至三岁期间开始发病。病情会随年纪恶化。少年期多无法走路,需靠轮椅代步。到青年后期,病者或会因心脏肌肉衰竭或肺炎而有生命危险。至于贝克尔氏肌肉萎缩症发病年龄较晚,而临床症状亦较轻。
「肢体伤残」学童的障碍
1. 行动方面
肢体伤残可影响正常活动能力,而脑部受损的儿童 (如患有脑麻痺症等) 可引致四肢软弱或不协调,因而影响患者的行动、姿势、活动能力和灵活性。部分更有筋肌骨骼问题,如关节挛缩变形,退化或移位等。
2. 智能方面
部分肢体伤残儿童可能兼有智力障碍 (脑麻痺症的儿童中,约有五成是兼有不同程度的智障)。
3. 感官方面
肢体伤残儿童亦可能因为脑部受损而同时出现视觉或听觉障碍。
4. 学习方面
部分脑神经受损的儿童亦有智障、感官缺陷、过分活跃或情绪障碍,从而影响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
5. 语言沟通方面
除了行动障碍外,个别的肢体伤残儿童 (如患有脑麻痺症或严重肌肉症患者) 亦可能会有语言能力缺陷,影响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
6. 行为方面
有些脑部受损的儿童会出现过度活跃及不自主行为、缺乏自制能力、甚至会有攻击性的行为。
7. 情绪方面
肢体伤残儿童可能因为肢体残缺而出现不同类别和程度的情绪障碍 – 如缺乏自信、自我形象低落、过分依赖别人、焦虑和情绪低落等。
8. 生理健康方面
由于肢体的缺陷,肢体伤残儿童可能需要较多医疗护理。脑部受损儿童亦可能同时患有癫痫症等疾病,而需要服药或特别照顾。
本文取材自香港教育统筹局(2004)《融合教育之肢体伤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