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学生每天在学校逗留6、7小时,学校如何支援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作息,令学生可以过一些愉快的校园生活。请参考以下资料。
一般的课堂安排
1. 肢体残缺 / 骨骼异常
-
为方便行动不便的学生进出课室,宜尽量安排他们坐近门口的位置。
-
若学生需要使用轮椅进出,宜安排他们坐在单边位置,便能有足够空间移动轮椅。
-
若学生只是手部有问题,则可安排他们坐在教师附近,方便照顾。
2. 课堂活动
-
教师需视乎肢体伤残学生的持久力和活动能力,让他们适当地参与课堂活动。
-
准许行动不便的学生不需站立发问或回答问题。
-
对于患有大脑麻痺症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作伸展活动,例如请这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抹黑板,或于美劳堂让他们站立做习作。
3. 朋辈支持
-
如有需要,鼓励及安排其他学生协助肢体伤残的学生,例如轮流协助他们收拾书包、抄写家课手册、上落校车等。
-
学生在提供协助时,须顾及肢体伤残学生的感受,不要令他们感到难堪或自尊心受损;学生交谈时亦不应以肢体伤残学生身体的毛病作话题。
-
一些微细的身体语言,如一个亲切的笑容、关心的眼神,更能表达出对肢体伤残同学的关怀。
4. 上课、下课及转换课室的安排
-
对于行动不便的学生,学校可为他们编排上下课、转换课室或往返洗手间的流程并提供所需的协助,例如安排学生或工友陪伴肢体伤残学生乘搭电梯、往返洗手间等。
-
学校要衡量肢体伤残学生的需要,给他们足够时间到另一课室上课。
-
学校亦可安排肢体伤残学生提早返回课室或延迟离开课室,免得他们要在挤迫的环境中走动。(见下图)
5. 上洗手间的安排
-
由于体能或行动上的限制,一些肢体伤残学生上洗手间时需要别人协助。学校可安排学生或校务人员给予支援,或容许家长到校协助。
6. 小息、午膳的安排
-
行动不便的肢体伤残学生在小息或午膳时,可能要留在课室。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学生陪伴他们或安排其他活动,从而增加沟通及加强同学对肢体伤残的支持。
-
如有需要,学校可容许家长探访,协助肢体伤残学生进食午餐或上洗手间。
-
若学校设有升降机,可尽量鼓励肢体伤残学生到操场或活动地点,与其他学生一起活动。
7. 火警 / 紧急疏散演习安排 (备注)
-
遇上校内进行火警/紧急疏散演习,学校须因应肢体伤残学生的行动困难或限制,安排所需的协助及流程,并让校内人员清楚所有步骤与分工。例如:预先安排负责人员,并准备一份该学生的上课时间表及上课地点的资料,以便演习时给予照顾。
实验室上课的安排
1. 参与实验
-
上实验课时,学校可让肢体伤残的学生参与小组活动,与其他同学一起做实验。
2. 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
进行一些较危险的实验前 (如使用腐蚀性物质、进行高处理过程等),教师应先提醒所有学生注意安全。
-
如肢体伤残学生无法进行实验,可设计合适的习作,让学生从旁观察,并能按其能力,跟进实验中的每个步骤。
-
教师亦可安排肢体伤残学生负责一些较简单的任务,例如计时、记录、从旁提点其他学生正确的实验程序,或草拟报告等。
3. 实验仪器
-
由于肢体伤残的学生体能上有限制,例如手部欠灵活、软弱无力,教师可因应学生的特殊需要,购买、设计或订造合适的实验仪器给他们使用。
体育课的安排
1. 了解体能、安排活动
-
对于肢体伤残的学生,学校宜尽量安排他们参与体育课,让他们有机会锻炼体能,并增进群体合作、促进沟通。
-
教师若希望多了解肢体伤残学生的体能情况与限制,可参加一些有关认识肢体伤残人士的讲座和训练,从而帮助肢体伤残学生克服体能上的障碍。
-
如有必要,教师可在家长和学生同意下,直接与他们的医生或复康治疗师联络,为他们安排合适的体能活动。
-
若没有适合的体能活动,教师可以安排肢体伤残学生负责一些辅助的工作,例如计时或担任评判,以增加参与校内活动的机会,但教师必须在过程中留意学生的安全。
2. 选购复康仪器
-
在取得家长和肢体伤残学生同意下,学校可征询物理治疗师或职业治疗师的意见,为他们购买合适的复康仪器,例如运动软垫、斜台、踏板等,让他们能在体育课时运用这些仪器进行治疗,增加体能复康的机会。
-
教师可以鼓励肢体伤残学生尽量多练习一些在家中也可进行的伸展运动。
3. 合适运动推介
-
软垫上的运动(包括伸展运动和肌力锻练运动)是适合一些不能参与正常体育课堂之肢体伤残学生。这些运动既安全又可训练体能。以上推介的运动只供参考,有需要时可向个别学生的物理治疗师查询。
4. 评核准则
-
学校在评核肢体伤残学生的表现时,可考虑作出适当的调适。
-
学校可因应肢体伤残学生的能力、身体障碍、参与态度及积极性,给予合理的评分。(见下图)
备注:如需要紧急疏散,例如发生火警(或进行火警演习)、不明气体泄漏、山泥倾泻等,学校必须就肢体伤残学生的行动困难或限制,安排所需的协助及流程。举例来说,进行火警演习时,学校可依据学生的上课时间表及地点,迅速前往学生所在的课室,用预先拟订好的方法协助学生参与火警演习。(例如先用扬声器广播失火地方,让学生疏散远离火场,另外安排职员,将肢体伤残学生迁离危险范围,等候救援。)有关疏散程序,学校可联络消防处社区关系课(电话:2417 5707),就个别学校的情况,征询他们的意见。
本文取材自香港教育统筹局 (2004)《融合教育之肢体伤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