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理会别人
子浩初入学时,每到小息,必定围绕操场跑,任何人在他的跑程内,他就用手去推开他们。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 自闭症学生在感受自我时会有困难,一般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亦明白其他人怎样看他们的行为,但自闭症学生却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才能有这个连系
- 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单向的,不容易感受其他人的看法
- 由于他们通常只著眼于所看见的景象,而他们看到的景象便是他们的世界观,因此不容易因为感受到别人的看法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 他们需要学习自我提示,例如利用照片、影带、镜子来帮助学生看看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 提示学生间中反问自己为甚么这样做及想想自己的经验,以协助学生建立个人的经验
- 透过图象资料,帮助学生明白他们的行为对其他人所造成的影响
- 提示他们适当的社交行为
- 提供一些活动,让他们领略别人的感受
二.一成不变的话题
耀明对于全港的巴士路线了如指掌。每次与同学谈话,他都围绕巴士的路线,令人感到烦厌,不敢与他交谈。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 由于他们难以解读别人的表情,因此不知道别人已经厌倦了不断重复的话题
- 类此这样的偏好与固执,大有可能是出于紧张和焦虑不安
- 学生或者希望与别人谈话,但因强烈的爱好和狭窄的生活体验而缺乏其他话题
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 与学生订定何时可以谈论自己偏好的话题。例如:只有在别人提问时,才告诉他们个人资料,而不会随便透露自己的私隐
- 教导他们运用一些令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谈论喜好的话题。例如:小明对时间特别感兴趣,客人一来到他的家,他便会问:「你什么时候走?」令到他的父母十分尴尬。他们可以教导小明另一种表达方式:「请问你愿意逗留多久?」
- 也可以利用学生这方面的偏好,来奖励他完成一些较为沉闷的工作
- 若果学生期望用重复话题来减轻压力,教师可以尝试摒除导致压力的因素,并教导他自我松弛的方法
- 如有需要,用说话、手势、甚以至眼神去提示学生停止谈论自己偏好的话题
- 时常教导学生可以与人谈论的其他话题。
三.不成熟的社会行为
美琴近期每逢见到其他人,不论男女,熟悉的或是陌生人,均会热情地拥抱他们。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 他们不能透过观察,意识到在不同情况下应该怎样与人相处,例如与人保持什么距离才属恰当
- 他们对事物或人际关系的观察可能很片面,只是一知半解,故可能会将一些学到的行为不恰当地用于其他的情境,例如:立贤的妈妈最近怀孕,妈妈准许立贤不时摸摸她的肚皮,他因而对其他人的肚皮也很有兴趣,不时伸手摸他们的肚子,吓人一跳
- 随著成长,他们所面对的挑战更多,因而可能会变得无所适从
- 他们可能不容易分辨哪些是戏剧中的虚构内容和行为,哪些是一般为人所接受的行为
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 直接教导学生恰当的社交行为,例如:
- 排队时与人应有的距离
- 可以与什么人拥抱
- 可以触摸什么人
- 教导其他学生认识自闭症学生的行为和情绪模式,以及与他们相处的要诀
- 有些学生会在面对陌生人时感到有点不自在,不要强行要求他即时与陌生人对答自如,应给予他一些时间适应
- 学生如因为四周人多而感到局促不安,应容许他独处一下。
四.不能跟从社交常规
俊明每天下课,都赶著回家看电视节目。间中有同学拉著他谈话,他便显得很不耐烦。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 不要假设他们像一般学生,一理通,百理明
- 他们大多是强记,未必贯彻了解事情的意义,亦未必能将旧有的知识融会贯通
- 他们未必能用既有的经验去处理或解释四周的新事物
-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 单一处理学生的表面行为,不能更正他内在的缺失
要帮助他们, 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 透过即时的回馈,加强学生正面而恰当的行为
- 学生需要教师为他解读每一个情境对他的意义,并教导他如何处理
- 用浅白的语句帮助学生明白事情的规律、因果的关系
- 设计学习材料时,考虑学生可以易于利用旧有的知识或技巧去处理现在的问题
- 提醒学生在不同的工作、事情及情境所扮演的角色,以便让他建立个人的记忆系统
- 在课室展示课室的规则
- 在课室展示课室规则的原因
- 清楚显示一些转变上的安排,例如晴天在操场小息;雨天在课室小息。
资料来源
「融合教育自闭症篇」资料光碟:教育统筹局学校发展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