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ADHD(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你会想起什么?是孩子精力旺盛、一天到晚也不能静下来?还是孩子粗心大意、经常遗忘重要事情?其实除了这些典型的情况外,ADHD有一种常见的情绪调节功能缺损---「情绪失调」。即是说,孩子的自我调节功能受到影响。这与他们言行冲动和「火爆」的情绪反应,甚至在朋辈、亲子关系上遇到的困难,是密切相关的。
从字面来说,「情绪失调」的意义不难理解。很多时包含了冲动的情绪表达、控制情绪的困难,或者缺少适当地转化情绪的能力 (Bunford, Evans & Wymbs, 2015)。然而,这些「情绪失调」情况出现前,他们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了。例如:个体觉察、辨识其他人的情绪、评估影响情绪的环境因素和思考如何给予情绪反应等。那么,具有ADHD的孩子所面对的情绪失调时是哪种情况呢?为了更有系统地研究相关现象,学者 Graziano及Garcia (2015) 把产生情绪的过程分成几种,并进行综合性研究,发现具有ADHD的孩子在以下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面对情绪解读困难
「情绪理解能力」(Emotional Recognition, Understanding) - - -指从表情、肢体语言、动作及语调去分析及推断自己或他人的情绪状态的能力。而具有ADHD的年轻人,在「情绪理解」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这些年轻人在社交方面遇到挑战,并非他们想刻意破坏双方关系,而是他们在解读他人的情绪方面存在困难,往往给予错误或者不恰当的情绪反应。
备受强烈情绪的折磨
「情绪强烈程度」(Emotional Reactivity, Negativity, Lability ) - - -是指个人被触发情绪反应的容易程度、情绪反应的强度、情绪维持时间长短等。简而言之,高「情绪强烈程度」的ADHD的年轻人, 每天受到不同强烈情绪的冲击, 尤如坐上了情绪的过山车,在大起大落的情绪状态之间备受折磨。除了游走在情绪高低点之外,面对相同的压力,他们比一般人感到更加受压、无助。其背后原因除了与ADHD大脑病理机制有关外,他们亦缺乏有效的应对强烈情绪的处理方法。
另一方面,ADHD孩子对挫折的容忍度较低,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事情的不顺畅打乱。某程度上,这解䆁了为何具有ADHD的年轻人很容易感受到愤怒及烦恼,情绪状态更差,集中力每况愈下。
笔者因此记起了一些学生的自白:负面情绪的事件令到他们经历很长久、全天候、丝丝入扣的痛苦感觉。但是却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因此内心备受煎熬。难怪有文献指出,长期面对强烈的情绪的人,在生活的不同层面均会有负面的影响。例如:学业成绩不理想、社交困难,面对长期目标更容易放弃。那么具有ADHD的年轻人在情绪调节方面又是怎样呢?
存在情绪调节的困难
「情绪调节能力」(Emotional Regulation) - - -是指面对强烈的情绪,有弹性地修正,从而提升个人的适应的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在一般人心目中,可能代表了把高强度的情绪压低,好让自己 / 他人的正常生活不被干扰。事实上,情绪调节也包含了把低落的情绪上调、或者当事人把自己从情绪深渊的状态拉出来,继续生活上的事情,例如上课或工作。甚至,有需要时生成某一种适当的情绪(如推动力),直至把眼前的任务完成。当然,「情绪调节能力」还包括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宣泄情绪。读到这里,接触过具有ADHD 年轻人的读者都会明白,要求他们处理到这些事情,难度非常高。
事实上,在众多ADHD病征当中,情绪调节能力缺损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超越了其他病征,包括执行功能缺损。情绪调节能力对具有ADHD的年轻人的长远发展尤其重要。文献亦指出,情绪调节能力缺损会引起其他方面,包括学业上、社交上、行为上及家庭上的问题。
Graziano及Garcia (2015) 的综合性研究发现了管理众多的情绪时,具有ADHD的年轻人最大的弱点在于面对令人失望的、沮丧的、心理上具有威吓性的事件。而对于经历青少年关口的年轻人,这些事件并不罕见,例如「遭受朋辈排挤」,要具有ADHD的年轻人妥善处理相关情绪可以说是难过登天。而且累积多年的创伤,很可能会引起更快、更剧烈的压力反应。
面对学业上的挫败,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也是情绪调节上的一大难关。有学员如此形容与学业的关系:「一场明知会输光的仗,却不能逃避。即使一心一意地做好准备,事情总有走歪的机会。每一次都注定战死沙场。」。可悲的是,要赢得这场仗,他们需要成功地运用本来就缺乏的能力- - - 执行功能。(高端的认知能力,例如组织、计划、应对突发的能力、自我监察、自我控制、自我修正的能耐等。)面对这种必然会壮烈牺牲的硬仗,当事人在情绪上,又怎可能平安渡过呢?很多对一般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情绪关口,对于具有ADHD的年轻人来说,是痛苦的根源。其实身边人多一分的谅解,已经能够令到当事人摆脱万分的无助感。
结语
具有ADHD年轻人的情绪失调现象,很难于短时间内解决,背后亦有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但作为孩子的同伴者,我们至少可以对ADHD有多一些了解,并给予多一点的谅解和包容。例如,这些年轻人向你诉说社交关系上的挫折时,你会否认为「此乃成长上的正常挑战」,便不经意地无视、否定他们情绪上的煎熬呢?诚然,你我不需要是顶尖的专业人士,其实也能给予到适当的支援。
秘诀也许简单:易地而处、将心比心。问自己:「如果我也在成长路途上多次遭受否定、拒绝,如今再一次受伤时,我会有甚么的感受呢?」。也许真挚的同理心,能胜过千言万语。
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络!
参考文献
Bunford, N., Evans, S. W., & Wymbs, F. (2015). ADHD and emotion dysregula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18, 185-217.
Graziano, P. A., & Garcia, A. (2016).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children's emotion dysregulation: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46, 10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