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nodes-solid.svg

鼓励子女温习应试有办法!

转眼又到校内考试的季节(也是呈分试的紧张关头),家长往往比子女感到更焦虑。有时候,面对漫不经心的子女,家长更是束手无策,头痛万分,有些家长只能霸王硬上弓,实行闭门练兵;有些家长费尽心思,软硬兼施,为子女设计温习连玩乐放松的日程;有些家长则干脆把子女送往补习社,交由他人代劳。

根据心理学家Kasser和Ryan的理论,一个人的行为背后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所谓外在动机,是指行为背后的原因是要追求某些结果,例如获取奖励、逃避责罚,或者是得到别人的认可。至于内在动机,是指行为建基于个人内心的需求,例如满足个人的喜好、不愿服输,或是追求个人成就感等。

听听子女心底话

因此,在家长督促子女温习之前,不妨先跟子女沟通一下,到底他们温习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尝试与子女开放讨论以下问题:

针对考试的问题:

‧对于上一次考试的成绩有多满意呢?(假设10分最满意,1分最不满意)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

‧现在的温习方法或安排有效吗?哪些比较有效?哪些没有效果?

针对心态的问题:

‧温习是为了什么?

‧有没有更远或更宏大的目标?

‧这个目标如何支持或推动你用功温习?

提供机会让子女挑战自我

子女自发用功温习、勤奋上进自然是最理想的状况,即或不然,家长也可以透过一些方法,激发子女的内在动机。

首先,家长宜让子女有挑战自我的机会,而这是透过由子女自己设定目标开始。正如上文所说,假如子女在意自己的考试成绩,可以让他们自己主动设定目标分数;如果子女希望追求某些奖励,亦可以视乎情况加以配合,或与子女一同协商可行的方案。子女一旦决定想要挑战的目标,他们就会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坚持到最后,展现出家长期望的坚毅特质。

此外,当子女专注地追求自己订下的目标时,家长最好就是成为他们的「啦啦队」。不少研究发现,得到家长支持的孩子,比孤军作战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不过,家长亦需要了解子女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去支持他们。有些孩子可能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温习,而有些孩子可能更喜欢家长陪伴在侧。家长宜根据子女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再者,家长宜运用有效的温习方法。有些家长希望子女能尽快温习所有考试范围的材料,往往把温习日程排得十分紧凑。可是对于子女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记下所有考核内容,不但倍感吃力,而且成效不彰。较理想的做法是把温习内容切割成较小的范围,并且反复重温,同时配合适当的放松时间,例如每温习25分钟便小休5分钟,这样成效更佳,子女也更容易记住温习内容。

合理期待能增子女动力

最后,家长也要说明自己对子女的期待,并且在子女获得相关成绩时,表达出欣喜和赞赏。有些家长期望子女日后能成为医生或律师,这是人之常情。然而,过高的期望可能会对子女构成重大压力。因此,家长宜与子女多作沟通,了解他们的特质,然后作出合理的期望,并清楚告诉子女,让他们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一旦子女达成目标,家长适时给予褒奖,久而久之,适度的期待,也会成为子女用功的动力来源。

总的来说,鼓励子女温习是一个考验耐心和需要智慧的过程。通过激发子女内在动机、自订目标、合适的支持方式,以及合理的期待和赞赏,家长可以帮助子女渡过考试季节,取得理想成绩。在此祝愿各位家长的孩子们都能在考试中获取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