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吵架是因为我吗?」
原生家庭氛围往往会对子女成长造成长远影响,若父母经常有争执,容易令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会自我怀疑。那一旦冲突发生,家长应如何和子女沟通,化解其中风险?
疏导情绪方程式
目睹父母争执往往会引发子女的负面情绪,出现欠缺安全感、焦虑等反应。若孩子长年在父母争吵的夹缝中成长,有机会影响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甚至养成错误的社交观念。我们都知道应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发生冲突,不过夫妻相处难免出现争执,那在强烈的情绪波动之后,家长又可以如何疏导子女的情绪呢?
疏导四部曲
- 尽量避免再次在子女面前发生冲突
- 出现争执后先稳定自己情绪
- 完全冷静后再和子女沟通
- 尝试让子女了解争吵因由并聆听子女的感想
各位家长,其实不用因自己一时的过激情绪而感到过分内疚,因为有情绪起伏是人之常情,因此最重要的,是避免把自己的情绪强加在子女身上。特别是夫妻争吵过后,情绪一时难以平伏,如果这时马上去找孩子详谈,很大机会将重新牵起情绪反应。因此更佳的方法为,先简单安抚小朋友,同时让夫妇二人有机会先冷静下来,并强调不是小朋友的责任。待情绪平伏后,再和小朋友进行更详尽的疏理。至于倾诉的方式,我们可以看看以下的个案︰
个案一︰父母争吵都是因我而起?
父母之间很容易因管教问题而起冲突,尤其夫妻二人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在教养子女时难免会因价值观不同而起争执,若不幸让小朋友目睹,很可能会让他们误以为是自己引发父母冲突,怀疑是否自己犯错,从而感到自责。
解决小锦囊︰
待父母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尽量跟子女解释吵架的原因,尝试让他们了解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争吵并非因子女犯错,避免他们因误会而自责。同时,也可向子女提及二人解决冲突的方法,让子女学习如何正面应对矛盾。
个案二︰为甚么我要成为父母之间的「传声筒」?
父母因矛盾陷入冷战,彼此间互不理睬,可是冷战就不会伤害到子女吗?处于冷战期的父母往往希望有第三者缓和局势,无意间让子女成为了二人的「传声筒」,让子女(尤其是青少年)为双方传话。家长须留意,这种行为会让青少年子女在不知不觉间被牵扯到父母的矛盾之中,最后沦为「左右做人难」的角色。
解决小锦囊︰
冷暴力也是一种伤害,尽量不要让子女卷入二人的冷战中,夫妻可私下解决矛盾,同时清晰地向子女表达,父母会尽力解决问题,孩子不用担心,而他们对子女的支持和爱是不会因二人存在的短期矛盾而消减的。
个案三︰为甚么我没法阻止父母的冲突?
面对父母争吵时,子女自觉为家庭的一分子,难免认为自己需担任父母之间的「调停者」。当子女尝试调停失败,子女有可能会出现愧疚感和自责。然而,引起家庭争执的成因林林总总,可能是财政问题、家庭琐事等,成人都难以厘清对错,何况是尚未成熟、仍在成长阶段的子女?
解决小锦囊︰
家长宜跟子女厘清家庭责任,表明儿童和青少年都不需要为所有家庭问题负上全责。家长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指出孩子的责任是甚么,例如是收拾自己的房间,带宠物去散步等。最后表明爸爸妈妈也会尽自己的本份和责任,尽力解决争执。同时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把生活重心放在他们应同样重视的其他生活上,如发展自己的学业、兴趣、拓宽社友圈子等,不需把家庭问题放在自己肩上。
个案四︰他们的争吵,让我感到很烦厌!
没有人喜欢冲突和负面情绪,父母长期处于争吵,子女也会被父母的负面情绪感染。为了逃避家庭关系带来的负面情绪,不少青少年子女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表现出对父母争吵感到冷漠、漠不关心,对家庭关系感到「心淡」。
解决小锦囊︰
沉默不代表青少年对父母的争吵免疫,沉默往往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对他们而言家庭并非一个安全的地方。重建子女的安全感和信任并非一朝一夕,父母可安排其他值得信任的成年人陪同子女走过难过的时间,如亲友、老师、社工等。但这并不代表父母把关怀子女的责任假手于人,此举在于让孩子得到更多人的关怀和支持。长远可以多鼓励子女以不同的形式表达情感,如文字通讯、写日记或创作艺术来释放情绪,父母可以从中了解子女所思所感,了解和沟通是打开心结的重要一步。
子女多以父母作为发展模板,而青少年子女正处于人格确立的时期,良好家庭关系可以让他们明白家庭、父母都是值得信任的,是他们的安全感所在。同时,父母常以正向方式相处,子女能从父母身上学会如何正面管理情绪,将有助子女培养出良好的社交技能,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不同的人际问题及矛盾,亦能迎刃而解,从而更好地成长发展。家长们,事不宜迟,齐来建立良好的家庭气氛,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