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格兰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多感官讲故事技巧跟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讲故事,有助他们学习。究竟什么是多感官讲故事?
多感官讲故事最特别之处,是在过程中能邀请聆听者一同参与,一起讲故事。多感官讲故事方法,能带给学习困难的儿童愉快阅读学习体验,在轻松气氛下支援他们读写能力的发展。家长不妨尝试使用,利用口述故事,又或者利用不同感官活动,改编现有的故事成为多感官版本,跟孩子们一起阅读学习,共渡开心甜蜜的亲子阅读旅程。
多感官讲故事简单来说是一种强调以口述叙事方式讲故事的方法。父母不只简单地把故事讲一遍,而是鼓励孩子运用所有感官去体验学习,有助他们记忆所学事物。如能利用加工的实体书及在电子工具上(如iPad)设计互动认读活动,成效更为理想。
小朋友能透过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及味觉,在讲故事的过程当中学习 。电子工具则可作为媒体,图文并茂,让小朋友重复辨认书中的重要字词,巩固所学。讲故事的地点,可以是在家或户外进行。因形式多样化,家长可以在任何或长或短的空余时间,利用身边的不同物品跟小朋友讲故事。多感官讲故事这种讲故事技巧强调互动。 因此,给予小朋友参与讲故事过程中的互动机会非常重要。这种方法在发展儿童的沟通能力上具有一定成效,在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地方,已普及应用于培养特教生的阅读学习。
让笔者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相信不少家长也认识《金发姑娘和三只熊》一书。要用多感官讲故事方法去演绎这一本传户晓的故事,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方法,家长可预备以下物品:三个分别大、中、小的塑胶或者木制汤碗和匙羹;热水、冰水、暖水各少许;三只大小不同玩具熊 (利用任何毛公仔,贴上大、中、小熊样貌也可以);以及三张不同大小的椅子。
在讲故事过程中,每讲到相关物品,便拿出来让小孩子触摸感受, 鼓励小孩子跟著你讲出物品的名称,就算讲不到也不要紧。父母还可以在讲故事之后,在电脑上的word文件档案,用表格分成六格,放上杯、椅子、床等学习图片及文字。讲完故事之后,让孩子在萤光幕上重复辨认有关物品及文字,训练他们文字的读音。
家长还可以用泥胶,和小朋友在阅读后玩搓泥胶游戏,用泥胶搓出书中曾见过的人物或事物,例如:杯、碟、小熊等,训练小孩子们的小肌肉,有助执笔写字。这样轻松愉快的多感官讲故事学习过程中,便可以让小朋友寓学习于娱乐,享受阅读学习的无穷乐趣。
参考资料
Preece, David, and Zhao, Yu (2015). "Multi‐sensory Storytelling: A Tool for Teaching or an Intervention Technique?" 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42.4: 429-43.
Ten Brug, A, Van Der Putten, A. A. J, Penne, A, Maes, B, and Vlaskamp, C (2016). "Making a Difference? A Comparison between Multi-sensory and Regular Storytelling for Persons with Profound Intellectual and Multiple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60.11: 104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