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nodes-solid.svg

【亲子伴读】引领读写障碍子女喜欢图书的关键

培育读写障碍子女喜欢阅读,拥有良好阅读习惯,对很多家长来说可能是妙想天开、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事情并不是这样,只要家长明白子女的需要,给予合适的辅助,子女便可潜能尽展,从书籍中学习,提升学科表现,在社会上拥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开创一片成功的天地。

 

读写障碍人士的社会成就

大家可会知道平时在萤光幕上见到的著名英国厨师杰米.崔佛.奥利佛 (Jamie Olivia) 是一位读写障碍人士,他因擅长使用有机食品,改变英国学校学生的饮食习惯;喜欢用苹果 (Apple) 公司产品的你,都必定认识曾入读哈佛大学的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史蒂芬.保罗.贾伯斯 (Steve Jobs) ,但是你知道他是一位读写障碍患者吗?世界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创立了相对论,发现了光电效应的原理,荣获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却很少人知道爱因斯坦有读写困难; 还有西班牙著名画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卡索 (Pablo Picasso) ,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名利双收……这些读写障碍人士在社会上的成就,又岂非普遍没有读写障碍人士能及!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对读写障碍的孩童来说是「苦差」,有多「苦 」? 若果大家每次阅读时,文字总是在你眼前跳来跳去翻跟斗,不用阅读三四十分钟,你就会累得昏倒过去,试问这样怎可能享受阅读(文字)的乐趣!

 

亲子伴读满足小朋友好奇心

试想想一般小朋友喜欢阅读图书的原因,是能获得宝贵知识,让他们对这个奇妙世界有更多认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从吸收书中资讯,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展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想像力、创造力及批判思维能力等,这里所讲资讯的传授,可以透过口语或者聆听故事达到同一目的。故此,亲子伴读对读写障碍的儿童,尤其是幼儿来说,十分重要。要培养子女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就在亲子伴读,小朋友能在父母的怀里,听著父母运用亲切的声音带著自己云游书海 ,趣味盎然。

 

善用科技 不要固守文字书籍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要获取图书中的资讯,不一定单靠文字才可以达到最终的阅读目的。有声读物 (Audio books)——聆听印刷书籍的音频版本,包括电子录音书、录音光碟书籍、MP3下载模式书籍;电子书(eBooks)——是一本电子形式的书籍出版物,旨在通过Kindle,Kobo或Sony Reader等专用电子书阅读器进行电子阅读;视频书籍 (Video Books)——影片是保持专注力和兴趣的有效汲取资讯方式,观看影片可以是阅读图书的不错替代方法。 除此之外,对于读写障碍儿童来说,用图片而不是文字进行思考和学习会来得简便快捷。为了使读写障碍儿童享受阅读,能结集图画书、漫画书和漫画小说在图书选择的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上述所提及的不图书格式,对读写障碍小朋友来说是很凑用的。

笔者曾经在2017年香港大学公开讲座上提出「阅读2.0」的概念,在2019年香港公共图书馆季刊曾发表「亲子共读2.0」一文, 文章在2020年获得香港电台和香港公共图书馆合作,以音频方式在网上发布(按此阅读「亲子共读2.0」) ,「亲子共读2.0」这个概念若能运用在培养读写障碍儿童阅读过程中,更加是相得益彰,能够帮助他们把书中资讯组织、记忆、分析、综合、比较及归类,作深入理解。

 

事实上「条条大路出罗马」,在现今资讯科技一日千里的社会,为何师长一定要求读写障碍的孩童单靠眼睛看文字来取得书中资讯? 这样实在令人有点费解。父母需要对培养读写障碍子女阅读上有一个革新思维,不要只固守文字学习去处理阅读问题,在伴读过程中多透过不同的电子科技、学习策略及网上工具跟子女进行思维活动,启动他们灵活的脑袋、灵敏的听觉和敏锐的触感去学习,对他们来说,来得更实际、更有效、更理想, 使他们 的学习世界变得更多姿多彩!

 

参考资料

陈敏仪: 亲子共读2.0 [音频广播] (香港电台与香港公共图书馆合办「十五分钟的约会」,2020年)。取自https://app4.rthk.hk/special/15minsreading/article.php?id=60

(荷兰) IFLA 专业组别的联合项目: 以图书馆服务支援特殊需要人士组别 (LSN) 为有印刷品障碍人士提供图书馆服务组别 (LPD) 著, 陈敏仪 [译] :《IFLA 读写障碍人士的图书馆服务指引 - 修订和扩展》(荷兰: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 2019年). 取自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lsn/publications/guidelines-for-library-services-to-persons-with-dyslexia_2014-zh.pdf

陈敏仪: 〈亲子共读2.0 〉,香港公共图书馆编:《通讯》2019年第105期(2019年3月) ,页12-13。取自
http://www.hkpl.gov.hk/en/common/attachments/about-us/publication/newsletter/2019/HKPL_Newsletter_105.pdf

朱启华、陈敏仪、冯雁翔:教育讲座系列(十四):赢在起跑线 [视频] (香港:香港大学, 2017年12月16日) 。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brzOYYeXgg&feature=youtu.be

Davis Dyslexia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2020). Test for Dyslexia: 37 Common Trai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yslexia.com/about-dyslexia/signs-of-dyslexia/test-for-dyslexia-37-signs/

Regtvoort, Anne G.F.M, and Aryan Van Der Leij. "Early Intervention with Children of Dyslexic Parents: Effects of Computer-based Reading Instruction at Home on Literacy Acquisition."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7.1 (2007): 35-53.

Savill, Nicola J., and Thierry, Guillaume. "Reading for Sound with Dyslexia: Evidence for Early Orthographic and Late Phonological Integration Deficits." Brain Research 1385 (2011): 1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