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nodes-solid.svg

【至fun阅读】 阅读习惯解密:「先攻心,后教脑」的亲子共读法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以为在资讯科技发展迅速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聚焦指导孩子认识资讯科技相关技巧,然而在笔者看来事实并非如此。正因为资讯科技发展推动了资讯的大量流通,我们更应投放充裕时间,培养孩子们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懂得阅读,继而从阅读中学会筛选、消化、重组及应用所获取的资讯,解决学习或生活上林林总总的考验,应付科技时代下瞬息万变的世界,这才是大道。中国在2017年正式成立《公共文化保障法》,并展开《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公众咨询,未必无因。

 

阅读三大条件

要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首要是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不要以为把所有「十本好读」、「儿童好书推介」、或其他得奖图书通通收纳家中,孩子便必定会喜欢阅读。我们要明白启发孩子懂得阅读的其中三大条件:

  1. 识字
  2. 明白书中所提及的生活经验
  3. 了解内容的文化背景

若阅读时没有成人从旁讲解,每每让孩子胡乱猜想,阅读自然难有乐趣可言。亲子共读有不同妙法,基本策略是「先攻心,后教脑」。打动子女的「心」,是建立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想要使孩子亲近你,牢牢记紧你的说话,可试用以下的亲子共读三步曲:

 

先攻心,后教脑

第一步:阅读前准备子女的心情,与书中主角共同经历奇妙之旅

说故事前不妨花点小心思,例如:调节室内环境的光线,转换一下气氛;准备讲故事的道具,如毛公仔、纸偶等,甚至先用原子笔在指头画公仔,效果也挺不错;讲故事前,问问子女从封面图画中见到什么, 准备他们投入故事内容的心情;介绍一下书籍、作者名称及出版社、让子女对所阅读图书的基本资料略知一二……久而久之,便可增加孩子对图书世界的认识,辅助他们明白自己的阅读兴趣所在。

 

第二步:在阅读过程中,善用动作、表情、声线及停顿等技巧演绎故事

要讲故事动听和具吸引力,使子女易于记忆书中内容,便要注意大大小小的动作、七情上面的表情及抑扬顿挫的声线运用;说到故事重点或学习点时,不妨停一停,指一指有关图片或字词,平静地歇一口气才继续说下去,这些适当的停顿能为孩子提供思考空间;善用提问,强化故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能有效激发儿童的投入感;父母在适当的情节加入个人体验,有助孩子对事理加深理解;在说故事期间,亦可适当加入活动环节,如子女答对问题,便「Give Me Five」,读到某一个字词,便一起拍手,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这些方法对幼小的子女尤其有效。

 

第三步:阅读后进行不同的延伸学习活动

跟孩子讲故事后,父母透过各类适切的活动来巩固学习,如唱游、猜谜语等,以加深他们对书中所获取资讯的认识。

父母在子女初小前若多抽时间,如每日半小时,即使忙极了也每星期至少进行两三次的共读活动,那直到有一天,子女跟你说:「我懂得自己看图书,你不用跟我讲故事了。」恭喜你!亲子共读已有美好回报,便是时候放手,带孩子认识好书的社会资源。除了学校图书馆外,香港公共图书馆、书局及互联网上有数之不尽的图书资源,让父母可以建立一个优越的家庭阅读环境。加上父母以身作则、对阅读也表达兴趣,作子女的好榜样,在日积月累的薰陶下,子女不难成大器!

 

 

参考文献:

Barrs, M.(1999). Chapter 1: Texts and subtexts. In Barrs, M. & Pigeon,S. (Eds). Boys and Reading. London: Centre for language in primary Education.

Krashen, S. (2004). The 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 (2nd ed.). Westport, Conn. : Portsmouth, NH: Libraries Unlimited ; Heinemann.

香港持区政府(2017): 「国际研究显示香港学生阅读能力优异 」,《新闻公报》 ,2017年12月6日 ,取自: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12/06/P2017120500876.htm

李苑(2017): 「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全民阅读成就述评 」,《中国网文化中国》 ,2017年09月25日 ,取自: http://cul.china.com.cn/2017-09/25/content_40027619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