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nodes-solid.svg

【Secure Data 保护资料】保护个人私隐,小心被看透!

 

保护自己和家人,小心网上透露过多个人资讯!

出门要用钥匙锁门,这个道理简单易懂。进入数码时代,个人私隐就像是你家门的钥匙,需要稳妥地保护。不少科技罪案的受害者,并非被技巧高超的黑客攻击,而是自己把「钥匙」放在公众场所中,任人取用。你和子女使用无线网络、公共电脑及社交平台时,有没有提防私隐陷阱呢?

 

生活案例

故事一 : 个人私隐

  

故事二 : 儿童私隐

  

 

在日常生活,你与孩子亦有机会遇到一些个人私隐及网络危机,小编借以下资讯提高大众对个人及儿童私隐的保护意识。

 

本页内容

1. 什么是「个人私隐」?
2. 为什么要保护私隐?
3. 私隐危机之一 : 资料外泄
4. 网上不露面,就没有泄露私隐的危机?
5. 简单小贴士

 

1. 什么是「个人私隐」?

「个人私隐」是指该份资料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确认一名在世人士的身份,例如把姓名及指纹、电话、地址、性别和年龄等资料组合起来,也能辨认出一个人的身份。

 

2. 为什么要保护「个人私隐」?

个人私隐就如家中的大门,用作保护屋内的家人和一切财物,若没有适当地上锁,便会招致不同程度的危险。因此,作为家长应先学懂保护个人私隐,时刻提高警觉,并适切教导孩子如何自我保护。

 

3. 私隐危机 : 资料外泄

私隐危机随处可见,最常见的是资料外泄。个人资料外泄,有可能导致身份被盗用、网上欺凌或「起底」事件发生,甚至令孩子的朋友或家人受侵扰。

 

4. 网上不露面,就没有泄露私隐的危机?

有些家长认为在网上匿名发言,可以暂时放下私隐,畅所欲言。家长,听过「起底」一词吗?「起底」是指有心人透过你在网上留下的蛛丝马迹,细心分析、收集,以作其他用途。在这个网络时代,任何用户的个人资料都可随时被「起底」。

最简单的「起底」方法,就是用搜索引擎(例如Google),输入任何关于该用户的个人资料,如网名或电邮地址,即可找到相关的网站。就算用户非常小心,有心的网民也可透过一些蛛丝马迹找到用户的个人资料,例如从自贴照片中分析其经常出没的地点、家庭成员、职业等等。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常见的「起底」方法,包括利用黑客软件、商业软件的漏洞等等,在本专栏后期文章再深入和大家探讨。

要处理私隐危机,家长可由浅入深地学会保护个人资料,第一步可先留意在社交媒体中发布的内容有没有透露自己和别人的私隐。

 

5. 简单小贴士

1. 注意网站的私隐权声明。
2. 不要说出或发布任何可辨识自己或导致日后尴尬的资料,例如姓名或住址。
3. 在社交媒体发布内容之前,想一想内容有没有透露自己或别人的私隐,特别是自己或他人的孩子的资料。
4. 不要盲目跟随他人的做法。其他人在这网站上正在做什么事,不代表你就要跟著做。
5. 识别可信赖的网页。第一步可留意网站的网址结尾,例如’edu’作为结尾的网站代表由教育局注册的、各大院校提供的网站;’gov’是政府机构提供网站;而’org’作结尾的网站代表由非牟利机构营运。第二步可留意网站的最新更新日期。最后,需找出谁是网站的营运者,可信赖的网页应由可靠的营运者提供。
6. 如非使用可信赖的网页,避免向网页提供任何个人资料。
7. 传送个人资料时需加密,或使用可信赖的软件。

 

 

【5S 数码家长】系列

1. 总览:【5S 数码家长】想孩子学得好,首先自己做得到!

2. 【5S:Smart Use of Technology 精明使用】 子女与网络成瘾的距离

3. 【5S:Stay Safe Online 安全上网】如何得知孩子在网上被人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