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nodes-solid.svg

【親子伴讀】引領讀寫障礙子女喜歡圖書的關鍵

培育讀寫障礙子女喜歡閱讀,擁有良好閱讀習慣,對很多家長來說可能是妙想天開、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事情並不是這樣,只要家長明白子女的需要,給予合適的輔助,子女便可潛能盡展,從書籍中學習,提升學科表現,在社會上擁有出類拔萃的成就,開創一片成功的天地。

 

讀寫障礙人士的社會成就

大家可會知道平時在螢光幕上見到的著名英國廚師傑米.崔佛.奧利佛 (Jamie Olivia) 是一位讀寫障礙人士,他因擅長使用有機食品,改變英國學校學生的飲食習慣;喜歡用蘋果 (Apple) 公司產品的你,都必定認識曾入讀哈佛大學的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史蒂芬.保羅.賈伯斯 (Steve Jobs) ,但是你知道他是一位讀寫障礙患者嗎?世界知名的理論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創立了相對論,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榮獲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卻很少人知道愛因斯坦有讀寫困難; 還有西班牙著名畫家巴勃羅.魯伊斯.畢卡索 (Pablo Picasso) ,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名利雙收……這些讀寫障礙人士在社會上的成就,又豈非普遍沒有讀寫障礙人士能及!

眾所周知閱讀和寫作對讀寫障礙的孩童來說是「苦差」,有多「苦 」? 若果大家每次閱讀時,文字總是在你眼前跳來跳去翻跟斗,不用閱讀三四十分鐘,你就會累得昏倒過去,試問這樣怎可能享受閱讀(文字)的樂趣!

 

親子伴讀滿足小朋友好奇心

試想想一般小朋友喜歡閱讀圖書的原因,是能獲得寶貴知識,讓他們對這個奇妙世界有更多認識,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而從吸收書中資訊,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能發展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想像力、創造力及批判思維能力等,這裏所講資訊的傳授,可以透過口語或者聆聽故事達到同一目的。故此,親子伴讀對讀寫障礙的兒童,尤其是幼兒來說,十分重要。要培養子女擁有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就在親子伴讀,小朋友能在父母的懷裏,聽著父母運用親切的聲音帶著自己雲遊書海 ,趣味盎然。

 

善用科技 不要固守文字書籍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要獲取圖書中的資訊,不一定單靠文字才可以達到最終的閱讀目的。有聲讀物 (Audio books)——聆聽印刷書籍的音頻版本,包括電子錄音書、錄音光碟書籍、MP3下載模式書籍;電子書(eBooks)——是一本電子形式的書籍出版物,旨在通過Kindle,Kobo或Sony Reader等專用電子書閱讀器進行電子閱讀;視頻書籍 (Video Books)——影片是保持專注力和興趣的有效汲取資訊方式,觀看影片可以是閱讀圖書的不錯替代方法。 除此之外,對於讀寫障礙兒童來說,用圖片而不是文字進行思考和學習會來得簡便快捷。為了使讀寫障礙兒童享受閱讀,能結集圖畫書、漫畫書和漫畫小說在圖書選擇的範圍內是非常重要的。上述所提及的不圖書格式,對讀寫障礙小朋友來說是很湊用的。

筆者曾經在2017年香港大學公開講座上提出「閱讀2.0」的概念,在2019年香港公共圖書館季刊曾發表「親子共讀2.0」一文, 文章在2020年獲得香港電台和香港公共圖書館合作,以音頻方式在網上發佈(按此閱讀「親子共讀2.0」) ,「親子共讀2.0」這個概念若能運用在培養讀寫障礙兒童閱讀過程中,更加是相得益彰,能夠幫助他們把書中資訊組織、記憶、分析、綜合、比較及歸類,作深入理解。

 

事實上「條條大路出羅馬」,在現今資訊科技一日千里的社會,為何師長一定要求讀寫障礙的孩童單靠眼睛看文字來取得書中資訊? 這樣實在令人有點費解。父母需要對培養讀寫障礙子女閱讀上有一個革新思維,不要只固守文字學習去處理閱讀問題,在伴讀過程中多透過不同的電子科技、學習策略及網上工具跟子女進行思維活動,啟動他們靈活的腦袋、靈敏的聽覺和敏銳的觸感去學習,對他們來說,來得更實際、更有效、更理想, 使他們 的學習世界變得更多姿多彩!

 

參考資料

陳敏儀: 親子共讀2.0 [音頻廣播] (香港電台與香港公共圖書館合辦「十五分鐘的約會」,2020年)。取自https://app4.rthk.hk/special/15minsreading/article.php?id=60

(荷蘭) IFLA 專業組別的聯合項目: 以圖書館服務支援特殊需要人士組別 (LSN) 為有印刷品障礙人士提供圖書館服務組別 (LPD) 著, 陳敏儀 [譯] :《IFLA 讀寫障礙人士的圖書館服務指引 - 修訂和擴展》(荷蘭: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 2019年). 取自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lsn/publications/guidelines-for-library-services-to-persons-with-dyslexia_2014-zh.pdf

陳敏儀: 〈親子共讀2.0 〉,香港公共圖書館編:《通訊》2019年第105期(2019年3月) ,頁12-13。取自
http://www.hkpl.gov.hk/en/common/attachments/about-us/publication/newsletter/2019/HKPL_Newsletter_105.pdf

朱啟華、陳敏儀、馮雁翔:教育講座系列(十四):贏在起跑線 [視頻] (香港:香港大學, 2017年12月16日) 。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brzOYYeXgg&feature=youtu.be

Davis Dyslexia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2020). Test for Dyslexia: 37 Common Trai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yslexia.com/about-dyslexia/signs-of-dyslexia/test-for-dyslexia-37-signs/

Regtvoort, Anne G.F.M, and Aryan Van Der Leij. "Early Intervention with Children of Dyslexic Parents: Effects of Computer-based Reading Instruction at Home on Literacy Acquisition."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7.1 (2007): 35-53.

Savill, Nicola J., and Thierry, Guillaume. "Reading for Sound with Dyslexia: Evidence for Early Orthographic and Late Phonological Integration Deficits." Brain Research 1385 (2011): 192-205.